|
G7高速公路沿线沙漠治理项目项目时间:2019/04/25 项目地点:巴彦淖尔以西G7(797+700) 项目概况:穿沙公路沙漠治理 所用植物:沙枣、红柳、紫穗槐、樟子松、榆树、沙地柏 京新高速临白段治沙工程实验记录
在2018年12月,我们对京新高速临白段治沙工作进行考察,并在巴彦淖尔以西G7(797+700)进行了工程实验,取得显著成效。
巴彦淖尔以西G7(797+700)作为实验地点,分别在2019年4月26日和7月8日完成了两批栽植实验。 2019年4月和7月两次栽植实验 直接栽植:将容器与选择的树种分步栽入沙漠中。分别是沙枣100株,榆树150株,紫穗槐50株,樟子松50株。 钵苗栽植:将培育的钵苗栽入沙漠中。沙枣414株,红柳2056株,沙地柏800株。 7月初在地表温度高达六、七十度的情况下,我们栽植的植物安然无恙,逆势而生。同年8月,我们挖出2棵沙枣苗了进行观察,发现雪白的毛细根已经穿破钵体向沙漠延伸。 2019年8月19日实验记录 2019年9月19日实验记录 2019年10月12日实验记录 据了解,要想在当地栽活1株灌木,年内需浇水10-14次,平均浇水450kg左右。而从2019年7月5日至今,我们仅在试验田浇过3次水,每次浇水平均7kg/株,合约浇水21kg/株。从G7高速青山养护所反馈的照片中,可以看到植物的长势喜人。 2020年8月9日实验记录 2021年8月14日实验记录 2022年8月3日实验记录 据2022年8月3日观测,三年来没有任何管护情况下,石打沙埋,大部分植物长势良好,部分沙枣已长到3米左右。植物微生态种植容器克服了塑料杯不易分解、透气性差、育成苗后移栽必须脱掉塑料壳等弊端,同时具有贮水力强、易分解、增加土壤有机质、操作简便,苗木成活率高等优点。
文章分类:
工程案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