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植物微生态容器使用操作流程“育苗”是苗木经过人工保护直至苗木能独立生存的阶段。育苗是一项劳动强度大、费时、技 术性强的工作,是苗木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复杂过程。对于秸秆育苗容器进行育苗时有以下要求。 流程如下; 1.水平地面 要求育苗池地面一定要水平,以便于育苗期进行微水灌溉。 2.覆膜成槽 在水平地面上建育苗池,**用砖块磊边。育苗池一般为四边用砖块摆放整齐的长方形槽, 槽内地面水平,宽度一般为1-1.2 米,铺设宽度为1. 1-1.3 米的塑料布,四周折起成一个完 整不透水的塑料槽。塑料布具有防止幼苗根系下扎进入土壤,减少移栽取苗时对幼根造成伤害 的作用,同时便于膜上微水灌溉,节省水分。槽长可根据育苗数量灵活确定,育苗量较大时, 可在 1 -1.5 米处设一个横挡,便于控制水分,均匀灌溉。夏季育苗要搭建遮阳棚或选择阴凉 处进行育苗,以防止苗木水分蒸发量过大影响缓苗,天气温度较高时还应进行喷水降温。 不具备以上条件时,可在土地上直接挖育苗坑,深度为所用育苗容器高度的1/3 ,一般为 3-5 厘米,将育苗坑内土壤压实以减少浇水时水分流失。 3 .棒内装土 育苗钵内装营养土。营养土要求为沙质壤土,有条件的可在沙质壤土中混入5%的马粪或 腐熟有机肥,切忌加入化肥。钵内加土至钵深1/3 或1/2 处,将棒内土壤压实,形成坚实底部。 装好营养土后,将定植苗木放入育苗棒内,定植苗木尽量选用2 年生以上,根部健壮的苗 木,一般裸根苗根系长度不低于20 厘米,带杯苗土坨直径不小于10 厘米。苗木放入育苗棒内扶正苗木进行覆土。覆盖土**为沙质湿土,有利于保持湿度、透气性和防止板结。覆土完 毕后将土压实,将已经定植的棒苗一体整齐地摆放到育苗池内。摆放密度为育苗棒间距离为1 厘米为宜。 苗木选择 定植到种植棒 填土 压实 摆放 5.饱和浇水 定植完毕摆放整齐后在育苗坑底部浇水,使育苗棒自下往上饱和吸水。塑料布育苗池饱和吸水后若育苗池内还有积水尽量在 1-2 小时内排出,以防止育苗棒内土壤流 6. 剪去树冠 新定植的苗木应剪去树冠,减少水分蒸发,从而使根部快速恢复。
7.缓苗期管理 育苗管理主要是水分、温度和透气性管理。发现缺水时可进行膜上灌溉或喷洒灌溉。定植 后3-4 天一般会出现缺水问题,可在膜上灌2-3 厘米厚水层即可。若采用表面喷灌,可视缺 水程度进行适量灌溉,一般以土壤湿润,没有泥土流出为宜。对育苗棒内有土壤流失较多的苗 木进行适当补土处理。 浇水程度以育苗棒整体湿润为佳 水土流失严重的进行适当补土 8.缓苗后管理 使用根系健壮的苗木定植,一般7-10 天就可以完全缓苗。缓苗后苗木会长出新的芽孢或 枝叶,这时要多炼苗,防止温度过高。同时要适时、适量浇水,保持苗木健壮生长。 出芽包 新枝叶长出
9.适时移栽 用秸秆育苗棒育苗,棒苗一体栽植,移栽后不缓苗。但是如果苗龄太大,栽植效果较差。 一般来说,缓苗后,栽植越早,效果越好。移栽前两天停止浇水,以恢复育苗棒自身强度,减 少搬运过程中的破损。搬运过程中尽量轻拿轻放,保证育苗棒内土壤不散落。不同地区应根据 当地气候情况和栽植后的管理方式确定适宜的苗木及栽植期。栽植后一定要每穴灌1-2kg 左右 的水,确保棒、苗、土形成一个整体,对苗木栽植后生长有利。
文章分类:
种植育苗
|